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中的突出代表,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显著的消费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去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拉开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帷幕。
在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如何下好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步棋,更好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要素聚集,打造世界级商圈,让城市发展更具竞争力?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贡献真知灼见。
立足优势各显其能
自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花落上述5个城市以来,各地立足自身优势,铆足劲加油干,志在打造各具特色的世界级商圈。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会召开,吹响了重庆加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集结号”。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出席会议并讲话。王文涛表示,半年多来,重庆市统筹实施“十大工程”,持续开展“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代表性的经验做法,有效推动了重庆消费提质扩容。商务部将与重庆市一道,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在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突出重庆特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制度创新等方面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尽快把重庆市打造成为兼具国际风范和巴渝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市民族宗教委主任丁时勇表示,提升城市品质,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四个方面要同步发力。
丁时勇建议,在确定发展目标时,重庆应当循序渐进、分步行动。首先,要努力推进城市提升,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空间品质、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等方面同步发力,向全世界展示重庆立体交通、8D魔幻的现代化城市特色以及千年都城的历史文化特色。其次,要以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为契机,完善重庆国际化功能建设,重点在企业、教育、医疗、科技、旅游、会展等方面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争取早日建成具有一定国际性功能和影响力的地区性国际化城市。
对天津来说,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契机。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表示,提升城市“国际范儿”,既需要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国际规则,借助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也需要持续提升服务意识,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优良健全的服务体系增强天津的吸引力。
“通过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聚集引领时尚消费风潮,向世界展现天津的潜力、活力和魅力,为发展的‘蓄水池’引来更多活水。”范小云说。
瞄准目标多地竞跑
除上述5个试点城市外,一众实力雄厚的城市也在积极争取,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视为冲刺目标。
阜阳市市长孙正东、桂林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雷洪、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等全国人大代表均提出了在当地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议。
在阎志看来,武汉拥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与实力。对此,他提出三点理由:武汉的城市禀赋能够在新发展格局中成为重要节点,担当重要使命;武汉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持续开展工作,实力全国居前;重要商业交易展会可以成为武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突破口。
在具体举措上,阎志建议国务院将武汉市列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观察员城市,建议商务部进一步加强对武汉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工作指导,同时支持在武汉举办中国武汉商品交易会,打造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内陆地区规模最大的交易展会。
朝着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向迈进的城市还有很多。“南京都市圈腹地人口达3500万,消费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元,在扩大内需上优势明显。”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透露,南京已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
记者了解到,成都将实施新消费创生引领行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消费新供给,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培育消费新品牌。
“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是助力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推手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说,加快推进12个国家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推出18个特色消费新场景和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这一系列计划有助于增强成都的软实力和吸引力。(记者 白舒婕 晏澜菲 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