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名字的来历 酒泉名字的来历是什么
1、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2、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自东而西有祁连主峰、讨赖山、大雪山、野马山、阿尔金山、党河南山、赛什腾山,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3、酒泉的命名也跟霍去病有关,在霍去病击败匈奴后,于此要夸兵庆功,在这种情况下,酒水是必不可少的。而当时甘肃地区远离统治中心关中千里之外,酒水极其匮乏,途中霍去病碰见一个泉水,于是霍去病就将所带酒水倒入泉水中,以便全军将士共同饮用,这就是“酒泉”名字的由来。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南依祁连山,北望内蒙,东通兰州,西接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倾斜盆地状态,海拔1340~2200米。全市有大小河流17条,发源于祁连山,年平均径流量6.98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储量8.52亿立方米。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降水量85毫米。酒泉市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型开放城市,也是酒泉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甘肃酒泉简介
酒泉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设酒泉郡,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曾是通往中亚、西亚、欧洲的交通要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这里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著名的有西汉胜迹——古酒泉;地下画廊——东晋壁画;明代建筑——钟鼓楼;“小西天”——文殊山;以及大片的汉、晋墓群和汉、唐、元、明的古城等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址。唐代诗人王翰所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中提到的夜光杯就是出自酒泉,是采用祁连山的祁连玉琢磨而成,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一睹为快并竞相选购,已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酒泉市又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北到内蒙古、西到青海的商业中心,同时还是农副产品集散地,也是新开辟的旅游城市之一。
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境内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连,构成了雄浑独特的西北风光。既有银妆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绿洲,还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楼。别具一格的风光胜景,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观光乐园。
自西汉始,这里就是中原通往西域至中亚、欧洲的门户和咽喉,交通运输历史悠久,著名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在酒泉灿烂的文化中,建筑艺术可谓最辉煌的一页,傲然屹立的汉族长城烽燧,迄今还能同土筑墙同存,成为中国历史上因地制宜采用建筑技术措施的典范。一座美丽的城市中,现代追求与古老艺术交相辉映。
酒泉的自然风貌具有无穷的魅力。莽莽黑戈壁滩上的每块石头,都能讲出一个故事。无边无际的黑色砾石,不知是烈日还是古战场的烽火烧焦了它,放射出古老而又迷人的灵光。天无飞鸟,地无草木的金色沙粒上,柔和流畅的线条,如凝固的泥浪,流向天际。且不说三危山、鸣沙山、月牙泉之神、之奇、之美,现代冰川就足以使人留恋忘返。这里一个个水晶石般的世界,使含情的绿洲被古老的丝绸之路连在一起,似一串绿宝石挂在大戈壁坦荡的胸前。
南部沿祁连山由各山口形成若干较高的冲积扇,造成新地、红山、金佛寺、丰乐、清水、屯升等绿洲。各绿洲间为洪漫滩及砾石滩。东部为古代淤积的干旱沙漠和风蚀残丘。北部和中部为山水河和泉水河交织形成的绿洲,地表较平坦。西部为砾石戈壁边缘。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创造出众多山川形胜,蔚为奇观。南部祁连山,层峦迭嶂,绵亘千里,横空出世,高耸天际;北部马鬃山,岩石嶙峋,戈壁广布;中部走廊平原的每一片绿洲都是一个花果乡,每一片田野都是一个米粮仓。如碧毯般美丽的草原上,群马和羊群白云像朵朵白云飘荡在天际。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酒泉市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各项改革。全市工业发展坚持走新建扩建并举、大小项目并举、内涵外延结合的路子,有效地增加了工业发展后劲。目前,已有造纸、印刷、制箱、石棉制品、酿造、建筑材料、轻纺、五金、工艺美术、橡胶制品、日用化工、机械加工、食品饮料、服装鞋帽、木器家具等工业行业,产品近200种。其中夜光杯、拌水煤气发生炉、酒泉酒分别获轻工部、商业部优质产品奖,有12种产品荣获省优称号。全市交通十分便利,兰新铁路、甘新公路、酒金公路贯穿全境,民航班机通往全国各地,地方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市内乡村客货通车率达100%。
市场经济的春风,迎来了商业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鑫利商城、新世纪商厦、新亚、南苑等商场建成交付使用,商业设施进一步改善,为建立甘肃西部区域性商贸城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