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黎雨辰 北京报道
6月15日,平安基金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股票市场定价环境的看法。
2023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A股展现结构性行情。不过郭磊指出,经济和企业盈利将实现短期周期触底,宏观面上积极现象正在发生。
(资料图)
而在未来5-10年,经历政策框架的一轮切换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将从过去存量的调结构变成增量的战略升级。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目前宏观上的短期关注点仍是要解决总需求不足问题,平衡供给的问题和传统部门收缩引发财政就业短期压力的问题。
政策开启新一轮稳增长扩内需“市场隐约感觉到似乎有变化在发生,但是观点又相对分歧。”在对市场情绪的观察中,郭磊精准捕捉到,资本市场目前对整个宏观面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状态。不过在他看来,一些积极的迹象正在发生,短期无需对宏观面太过悲观。
回顾年初以来经济的微观过程,郭磊将其总结为一种“升落对称”的形势:一二月的超预期增速提前为三四月打开了空间,而在经历需求走平、供给调整导致的经济分歧后,进入五、六月,在供需同步调整中,供求趋势开始低位平缓。
作为结论,他认为经济典型的下行期可能已经过去,而从资产端对这一过程的反应来看,从股票到债券,对年初以来经济放缓的反应实际上也已经相对比较充分。
中观角度上,郭磊分析,今年经济将呈现出分化式复苏结构。其中接触类服务业、新基建等财政领域地产销售高于预期,地产投资、消费电子及汽车则相对不景气。
展望下半年,政策也或将催生新一轮稳增长扩内需的到来。
“即将到来的稳增长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郭磊判断称。究其原因,一是在于央行下调存款利率之后,仍需要有作用于银行资产端的政策来传导到实体经济,如贷款利率的下降,又或是融资量的扩大等,因此可以等待后续政策逻辑进一步完善。
同时,今年是中国式现代化政策框架的落地之年。从这一角度来讲,也可能会有政策出台以引导微观预期稳定。
郭磊研判,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可能是最后一个政策出台的时段,此后实际增长将逐步企稳回升,经济增长逐步向中期中枢修复。库存周期则可能于Q3末-Q4初见底,开始从去库存向补库存过渡。
并联发展格局再塑股债定价逻辑谈及未来5-10年的中期发展,郭磊则认为将经历政策框架的一轮切换。
过去十年里,中国经济的主题由“增长”切换至“发展”,而党的二十大以来,新十年的政策框架将瞄定"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从过去存量的调结构变成增量的战略升级。
“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别于美国、欧洲和东亚的第四种模式。”郭磊称,“政策明确指出,海外的现代化是先工业化、再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串联式发展’,而我们要打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个框架之下,整个政策体系会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
过去的串联式发展模式下,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做基建来加速城市化,虽然基建本身的ROA很低,但可以通过培育制造业和服务业来实现内生的价值循环。但在“四化”并联推进后,工业化和信息化成为发展关键,底层资产也由此从土地转变为产业价值和企业价值。
作为对这一趋势的回应,一系列新思路,如城投的分类转型、数据资源体系的完善、地方政府加杠杆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改革。建立更具适配性的融资体系,也将成为助力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样将推动宏观政策框架和资本市场定价逻辑发生变化。
郭磊指出,一些问题正影响着股债定价,如存在战略目标替代短期增长目标的情况,可能导致总需求不足、价格下跌及利率中枢下沉。同时,资源向部分新产业的集中会带来产能翻番,但需求无法承接,可能存在供求失衡问题。财政和就业短期压力也会对市场形成反馈。
5月7日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要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作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在郭磊看来,这一会议及时强调了经济均衡问题,对经济具有相对清醒的认识。
“半导体是高端制造,但是半导体的下游是卖给消费电子,消费电子的下游就是居民收入,居民收入的下游是就业,就业的下游就是广大的服务业。所以只有融合发展,才会存在着更大的发展基础,这是中期观测经济最重要的坐标。”郭磊表示。
此外,谈及对后续股债权市场的看法,郭磊相信,经济的边际企稳和政策的稳增长将会是股票市场的主要的线索。政策的出手可以为市场提供定价锚,使市场感受到经验的连续性,有利于短期内保持积极态度。然而市场中期宏观面并不清晰,需要进一步观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落地和经济均衡性能否形成。
对于债券市场,郭磊则认为中期可能相对更有利,但短期内利率存在风险线,因此需要保持警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