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淌水是云南哪个地方的民歌
《小河淌水》是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密祉镇的民歌。其是上世纪50年代,弥渡音乐家尹宜公根据彝族的“牧羊调”改编而成,由歌唱家黄虹唱响了祖国大地,同时也将此曲带到了全世界,被世界各地的人们誉为“东方的小夜曲”。
歌曲鉴赏:
《小河淌水》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云南弥渡山歌,歌词以比兴的手法,诗一般的语言,把人们带到明月高照、微风轻拂、溪水潺潺的动人情景之中,生动地表达了阿妹对阿哥的一片深情。该曲质朴自然,曲调婉转,意境幽美,抒发了至纯至真的人情人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弥渡:
弥渡是“山歌的海洋,花灯的故乡”,在耕作时,弥渡人唱的歌叫“牛歌”,再犟的牛,听见“牛歌”也会变得服服帖帖的。传说中一个会唱“牛歌”的农夫,能够把牛给唱哭了,弥渡山歌的听众是蓝天、白云和大地。
小河淌水背后的故事
有很多知名音乐家都演唱过,并且它还是我们08年北京奥运会的闭幕曲。那么为什么这首民歌会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呢?除了和它清纯干净的旋律有关之外,其实还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小河淌水》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云南大理弥渡县。当年有一条通往东南亚的茶马古道会经过一个叫弥渡的小山村,而阿桑正是千千万万赶马人中的一员,他对当时正在河边浣洗衣服的阿花一见钟情,并对她许诺这次赶马回来就娶她。
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阿桑回来赴约的途中,马帮遭遇了土匪,为了保护同伴和货物,阿桑遇难了。此后,在弥渡的小河边不时会传出“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 在深山······”
有人说那一定是阿花唱给阿桑的听的,因为她想用自己的歌声陪伴阿桑孤寂的灵魂,好让他在赶马的路上不那么孤单。
其实,在走马帮那个年代,类似《小河淌水》这样悲凄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中国西南地区山高水急,使水上运输基本被隔断;而这个地方自古就盛产体形矮小却极富耐力又灵活的骡马。
在旧时的中国,大多数人出身贫寒,常年受人压迫和剥削,有的为了偿还债务,有的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还有的则是不安天命试图改自己变命运的人,他们不怕艰险,勇于拼搏,毅然选择踏上一条赶马路。就这样,马帮的徒步运输就此应运而生了。
一支马帮队,骡马少的十来匹,多的则三五十匹,赶马人还会在每匹骡马的脖子上挂一个大铃铛,这样马帮在赶路时就会形成一串响彻深山的铃声,从而起到震慑野兽的作用。
马帮其实是一个既平凡又坚毅的民间组织。无论路途有多么艰辛漫长,赶马人都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过来。而且除了非凡的胆识、坚韧的毅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卓越的智慧。
上路后,每天只能休息几个小时,还要背着大锅驮着干粮,以解决路上的温饱问题;为了让骡马保持体力,马队休息的时候也要把骡马身上的货物全部卸下来;其实光是把上千斤的货物抬上抬下,就已经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了,况且一天至少要搬两次,有时甚至更多次;夜里经常路边荒野搭建帐篷,睡到半夜还要爬起来看看骡马有没有受野兽的攻击。
赶马人都是非常爱护骡马的,无论自己多么饥饿疲惫,一旦休息下来,都要先先骡马喂饱之后自己再生火做饭。
马帮的每一次征程对他们来说都是生与死的博弈。一条赶马路上,不知有多少人被弃尸荒野,死于他乡,有的甚至连人带马滚落悬崖最后连尸体都没有找到。
尽管如此,还是不断有人踏上这条赶马路,因为这条路寄托了太多受尽苦难人民希望。他们的祖祖辈辈手执马鞭,常年累月行走在云南的崇山峻岭中,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云南赶马史,留下了永世不灭的“马蹄凿岩留石窝”的历史遗迹。
曾经马帮走过的茶马古道
作为一位茶人,我对马帮是心存敬仰和感激的。正是因为一支支不怕艰险的马帮队,一个个勇于拼搏的赶马人,才使我们普洱茶得以源源不断的销往各地。
马帮作为云南近代普洱茶贸易中最为重要的运输方式,它对茶马古道的形成以及普洱茶的传播都起到了非常深远的作用。并且,他们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给当地的茶农带来的收益,让他们苦难的生活有所改善。
马背上运输的普洱茶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加上长途跋涉过程中受热和受潮,从而促进了普洱茶的陈化,使普洱茶拥有了独特的陈香味。相传,也是从那时起,茶商们便开始研究让普洱茶变的更加陈香醇和的方法,而这些都为后期普洱茶的渥堆发酵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为茶人的我们要惜茶爱茶,要深知每一泡茶都来之不易,因为他的背后有无数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甚至生命。
随着运输行业的日益发达,马帮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我坚信,他们不怕艰险、勇于拼搏、并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精神仍会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